導(dǎo)語:即便是在型人如織的巴黎街頭,你還是很容易將“yé-yé girl”辨認出來:初夏陽光明媚時,走來一位穿著芭比娃娃式的連身短裙的女孩兒,畫著夸張眼妝,睫毛濃密卷翹,飽滿雙唇的泛著蜜桃色,一開口甜美的語絲中穿插著笑聲叮鈴;如果隨她回家,一定能在充滿輕柔浪漫少女色彩的臥室里找到蠟筆色的老式收音機和一大疊1960年代的yé-yé音樂唱片。
60年代最時髦的女郎們都叫yé-yé girl
yé-yé girl之于法蘭西,正如The Beatles之于英倫三島。1950年代末,法國人用他們特有的浪漫對搖滾樂進行了一番溫柔改造,糅合古典音樂、香頌與搖滾樂,適合少女淺吟低唱的“yé-yé”曲風由此誕生,一股囊括了音樂、電影與時裝的潮流席卷1960年代。愛穿雪紡長裙、白襯衫、蠟筆色羊毛衫、幾何圖案A字裙的yé-yé 女歌手被彼時的法國設(shè)計師捧為繆斯,至今也仍是“搖擺六十年代”的風格偶像。
上世紀50年代,搖滾的浪潮開始在美國蔓延,大西洋彼岸的歐洲人也被它的魅力征服。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等英倫樂隊迅速走紅的同時,法國人則用他們特有的浪漫情調(diào)將搖滾樂溫柔地改造了,適合由少女演唱的表達純真浪漫情懷的“yé-yé”曲風由此誕生。1959年,一檔名為《你好,朋友》的電臺音樂節(jié)目在法國開播,周一至周五傍晚不間斷放送法國本土樂手創(chuàng)作的搖滾樂,包括Eddie Mitchell、“法國貓王”Johnny Hallyday和“音樂詩人” Serge Gainsbourg的作品。其中, Gainsbourg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糅合古典音樂、香頌與搖滾樂的流行歌曲,借由一水兒清甜的少女歌喉展現(xiàn)出來,因常常出現(xiàn)類似“Yeah,Yeah”的低吟淺唱而得名為“yé-yé”。“yé-yé”曲調(diào)輕快隨性,歌詞里坦率而浪漫地訴說著少男少女對愛情與性的看法。很快,這些猶如害羞小貓發(fā)出的呼吸般的聲音便透過收音機的傳聲筒風靡校園,并逐漸形成一股囊括了音樂、電影與時裝的文化潮流。
少女情懷總是詩
1964年,美國《生活》雜志撰文將“yé-yé”介紹到世界各地,文中寫道:“‘yé-yé’之于法蘭西,正如The Beatles之于英倫三島?!倍环Q作“ yé-yé女孩”的代表女歌手Fran?oise Hardy、Sylvie Vartan和Sheila則擁有讓所有女孩兒追隨她們腳步、模仿她們穿衣的魔力。
Sheila有一頭閃亮的棕發(fā),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中時,永遠穿著白襯衫與羊毛衫,秀發(fā)卷出標志性的弧度;彼時,“針織皇后”Sonia Rykiel還是巴黎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她自己編織了一款叫做“窮小子”的條紋緊身針織衫寄賣在丈夫的商店里,卻恰好趕上Sheila的走紅,這款針織衫一售而空。于是,Rykiel靠著這第一桶金開始在時尚界大展身手。